“IT+工业” 技能人才,炙手可热
当下的中国制造业不缺流水线工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技术含量不高、机械性的工作都会被机器人取代,中国真正缺乏的是懂技术的蓝领。
01
机械专业,就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比如一块钣金需要承重35N,需要多厚,怎么做表面处理,力怎么计算,形状设计出来后如何实现等都要考虑在内。用到很多物理知识,牵涉各种材料的特性。此外,还可能要熟练使用CAD、3DMAX、SOLDWORKERS等。
很多年轻人理解的机械专业仅仅是一个物品怎么在车间里制造出来的流程,以及车床、铣床、磨床等最简单的部分,但制造前的设计环节,以及怎么保证机械能达到设计的需求等更为关键、更考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部分,却被很多人忽略了,这恰恰才是机械专业中最有前景的部分。
很多人对这种专业性蓝领的工作认识程度不高,停留在“脏乱差”层面,往往产生抵触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年轻人对蓝领这个领域的就业意向,也导致了社会对这个工作的误解。
02
彭明是2012年毕业的大专生,上大学学的就是电气自动化专业,说到他的同班同学的就业情况是:
和他同一届毕业的大专生也不乏有人在三一重工、中车电网等大公司做高级技工,薪资待遇很好、工作稳定、车房双全,还有一部分做了货车司机、快递员等职业,相对来讲,这部分蓝领岗位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较低,但比起过去,涨幅也不小。
而彭明的选择是沉下心来去做一名技工,就业将近十年的他从实习的基层技工做起,到现在已经是一名高级电气工程师,月薪20k+。
新世纪初,基础建设投资的高速增长和房地产的井喷式爆发使土木工程成为热门专业,互联网经济和金融行业的高速发展,让电子商务、计算机、金融和经济等专业又成了高分考生的宠儿,总之哪里赚的钱多学生就去哪里。
03
从1999年开始本科生大幅扩招,几年内全国大学本科招生人数从约100万人急速飙升到了约500万人。给互联网行业和金融行业带来了一大波人才红利,现在已经开始过剩。
而同一时期,我国的实体制造业得到大规模扩张,一路高歌猛进超过德国、日本、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
这期间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制造业发展赶上了廉价劳动力过剩的人口红利,低技能人才供过于求,中高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侧面反映出我国的制造业多是中低端产业,大而不强。如今人口红利过去,国家迫切需要转型高水平制造业,但人才结构调整迟迟跟不上。
据了解,我国制造产业工人中高级技师占比不到10%,四成以上的技师、高级技师平均年龄超过46岁,青年高素质技术工人严重短缺,技术工人队伍年龄断档、青黄不接。
由此可见,高级技工和新兴产业人才缺口过大,特别是在新兴产业和现代制造业领域,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一大痛点。
一系列问题促使国家把目光看向了职业教育,目前国家其中一个重要的培养目标就是提高产业工人整体素质、技术、技能水平,并在“名”与“利”两个层面发力改变蓝领工人社会处境。
为了让技术人才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人工智能技术等战略型新兴产业的有效对接,高职学校也陆续开始增设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新能源材料与技术等相关专业。
很多专科院校也扩建了校区,提升校园的硬件设备和场地,并且通过开展高校合作、设置大学直通车等给专科生寻找更多的出路。
04
除此之外,近几年蓝领薪资也在快速提高。
中智调研的结果显示,制造业2021年上半年业绩好转,企业人才需求迅速扩张,近四成的企业在下半年增加招聘量,从岗位需求上看,需求最大的是技术人员、一线操作人员。而智能制造的人口缺口很大,如架构师、机器人调试工程师等,数字化领域的技术人员跳槽涨薪40%,70%的企业在2021年为员工调薪。
这些虽然还远远不够,但其关键在于,好的转变已经发生。特别是在中国经济“脱虚向实”,更加注重创新和实干的当下,这样的转变尤为重要。
希望在未来的社会里,能真正出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就业风尚,技能型人才和脑力劳动者都得到同样的尊重。
——转载自交大慧谷公众号10月11日发布文章